2025-09-05
一、竞价的用户数据收集:构建多维画像
显性数据
人口统计学特征:年龄、性别、地域、职业、收入水平。
消费行为:购买频次、客单价、偏好品类、支付方式。
工具:电商平台后台数据、CRM系统、第三方数据平台(如艾瑞咨询、QuestMobile)。
隐性数据
心理特征:价值观、生活方式、兴趣爱好。
场景需求:使用产品的具体场景。
痛点与期望: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。
方法:用户调研、社交媒体监听、竞品用户评价分析。
用户分层模型
RFM模型:按最近购买时间(Recency)、购买频率(Frequency)、消费金额(Monetary)划分用户价值。
AARRR模型: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(获取、激活、留存、变现、推荐)定义用户需求。
示例:将高价值用户(RFM评分高)定位为“品牌忠实粉丝”,需提供专属权益;将潜在用户定位为“兴趣探索者”,需通过内容种草激发需求。
二、动态调整:基于反馈优化定位
数据监控与迭代
核心指标:转化率、复购率、客单价、用户留存率。
A/B测试:对比不同用户群体的响应差异(如不同文案、不同促销策略)。
示例:若发现30-40岁用户对“家庭装”产品点击率更高,可调整主图和标题突出“大容量”“全家适用”。
用户反馈闭环
直接反馈:通过客服、问卷收集用户评价。
间接反馈:分析退换货原因、社交媒体负面评论。
示例:若用户频繁抱怨“包装易损坏”,可优化包装设计并针对物流敏感型用户强调“加固包装”卖点。
市场趋势响应
热点追踪:结合节日、社会事件调整定位。
技术升级:利用AI算法优化用户推荐。